7月12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我省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省政府法律顾问、山东国曜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连祥主任接受了人民日报专访。
2014年,省政府正式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在全国首创了“法律顾问+法律专家库”工作模式。两年来,在包括国曜所李连祥主任在内的省政府法律顾问中,先后有127人次参与了52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服务业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对外开放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省政府决策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推动问题在法治轨道上得到实质性解决,成为省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典范。发挥熟悉法律法规、了解法律实务的特长,积极参与了《山东省国有土地储备办法》、《山东省规章制定程序规定》、《山东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十余件法规、规章的论证审查、修改完善。18名法律顾问和专家库成员参与了省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案审会,依法化解了大量行政争议。207人次参加了省法律顾问办公室组织的会议、研究活动。
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大众日报、山东卫视等多次报道了我省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成效,央视焦点访谈对我省政府法律顾问的经验做了典型报道。
此次李连祥主任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法律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责无旁贷。李连祥主任还表示,下一步,自己将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和各项综合素质,积极建言献策,全力为省政府决策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人民日报报道全文如下:
山东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给决策加道“红绿灯”
(《人民日报》2016年07月12日01版)
关键词:依法治国
“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接到山东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电话,受邀担任政府法律顾问,李连祥有激动,更有担心。
“担任省政府法律顾问,是一份很高的荣誉,让山东国曜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感觉到被认可、被尊重。”李连祥“头衔”不少,但这份邀请,还是让他备感兴奋。“以前也聘任过法律顾问,但每次开会,赞扬肯定的多,提有用建议的少。这一回,绝不走过场,只听实话,只要专业意见,为政府工作提供一面‘镜子’。”现场的承诺,李连祥记得特别清楚。
有了承诺,还要看行动。
过去两年,省政府只要做重大决策,或讨论重大事项,都会通知法律顾问到场。山东省法律专家库成员多达102人,都有机会参与。仅去年一年,李连祥就参加过十几场。
凡是参会,必定要发言。空谈没人听,要提前做足案头工作,有理有据才可言无不尽。有一次,一位法学教授发言时间偏长,工作人员中途想打断,被省领导制止:“说得很有道理啊,为什么不让人家说完?”
李连祥性子直、敢说话,看到政府真重视,他的胆子更大了。参与各种会议,冷水没少泼,言辞也尖锐。尽管如此,李连祥并未被冷落。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协议签署等重大法律事项的论证过程中,李连祥和其他政府法律顾问一起提出专业意见,并最终融入政府决策。
从省级推行到市县普遍建立,从白纸一张到渐趋完善,李连祥见证了山东省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嬗变。《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细则》《政府法律顾问考核办法》《省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费用支付办法》……一份份文件,对政府法律顾问参与重大涉法事务的工作程序、考核监督、费用支付等作出具体规定。评价各级政府法律顾问作用的发挥情况,有统计制度、月报制度,并被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
“从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的角度看,政府法律顾问就像‘红绿灯’,提醒政府什么样的决策通、什么样的决策缓、什么样的决策停。”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长了,李连祥的感受真真切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法律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