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潮玩热潮与IP价值
潮流玩具(潮玩)行业近年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盲盒模式以其“拆盒”的惊喜感和情感共鸣深深吸引消费者。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军者,泡泡玛特从一家小店成长为千亿港币市值的上市企业,引发了“泡泡玛特现象”。无论是招牌形象有着湖蓝色眼睛、嘟嘴卖萌的Molly,还是SkullPanda、Labubu等当红IP角色,这些可爱鲜明的形象已成为粉丝追捧的文化符号。对于潮玩品牌而言,这些IP不仅是产品设计元素,更是品牌的灵魂和核心资产。知识产权布局和运营能力,直接决定了泡泡玛特在盲盒经济中构筑起多大的护城河,成为其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探讨泡泡玛特在IP(知识产权)管理与授权方面的运营策略,解析其如何通过多重权利保护、自有与授权IP双轮驱动、风险管控以及法律维权实践,来巩固IP这一长期竞争力核心资产。

一、IP知识产权立体保护架构:
著作权、商标权与外观设计专利的协同布局
泡泡玛特深谙对原创IP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之重要。以王牌IP“Molly”为例,公司在取得其原创者Kenny Wong的授权后,迅速进行了著作权登记、商标注册和外观设计专利布局,为这一形象构建起立体防线。
首先,在著作权方面,泡泡玛特将IP角色形象及美术设计进行版权登记,确保这些原创设计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这不仅包括盲盒公仔的美术作品版权,也涵盖产品包装、插画等延伸创意。
其次,在商标方面,泡泡玛特积极为旗下IP名称、Logo以及系列名称等申请注册商标,通常是一式多类全面覆盖。例如,“Molly”的名称及形象被注册为商标,防止第三方在相同或近似名称上搭便车或恶意抢注。这种商标保护延伸到各类周边产品和服务类别,有效巩固了品牌标识的独占性。
再次,在专利层面,泡泡玛特针对玩偶的结构创意和外观造型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了盲盒公仔独特的视觉设计,例如Molly娃娃的脸部特征、比例造型等。这些专利使得竞争者难以通过简单修改细节来规避侵权——尽管外观专利保护范围有局限,但通过提前布局系列化的“套件专利”、分解核心元素分别申请等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侵权成本。
最后,泡泡玛特还注重保全证据和技术手段,比如对设计手稿、3D建模文件进行公证或区块链存证,确保一旦发生纠纷可以对创作过程进行充分举证。综上所述,从著作权、商标到外观设计专利的多管齐下,泡泡玛特为其原创IP编织了一张严密的保护网,为IP商业化运营保驾护航。

图源:泡泡玛特旗舰店
二、IP授权法律架构:
自有与第三方IP双轨运营机制
在打造自有IP的同时,泡泡玛特亦巧妙运用授权合作拓展其IP版图,实现“双轮驱动”的商业布局。一方面,泡泡玛特通过原创孵化和投资收购,积累了一批自有IP。自有IP意味着公司对该形象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可以自主开发周边产品,甚至将该IP再授权给其他厂商使用,从而深度挖掘商业价值。
例如,泡泡玛特在2016年拿下Molly的独家版权后,迅速将其打造为国民级IP,2018年Molly单一IP一度贡献了公司42%的销售额。虽然过度依赖单一IP曾引发市场担忧,但泡泡玛特随后加速孵化新形象,如Pucky、Dimoo、SkullPanda、Labubu等,使得截至2023年时,泡泡玛特已拥有40多个艺术家IP(含自有及独家授权),当年前四大IP合计收入占比降至50%,显著降低了对单一形象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自有IP由于知识产权归属公司,对于设计师个人的依赖相对较小——即便原作者不再创作,公司团队仍可延续开发该IP的新品,从而延长IP生命力。这一点在Molly身上得到验证:距其诞生已近6年,但通过不断推出年度系列和隐藏款,Molly的市场热度依然不减,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27.2%。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通过与知名IP版权方合作,引入第三方授权IP,借助这些现成IP的粉丝基础来开拓市场。早在2018年,泡泡玛特公司就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米奇家族”系列盲盒,随后几年间先后拿下迪士尼、华纳、环球、Sanrio、日本万代、NBA等近80个知名IP的授权,在盲盒中陆续推出漫威、哈利·波特、迪士尼公主等系列。
泡泡玛特选择的授权模式以“自主设计开发为主、成品采购为辅”。即由内部原创设计团队对引进的IP形象进行二次创作,而非简单照搬现有形象素材。这支PDC原创设计中心团队会充分融入潮流玩具的设计语言,在保留原IP精髓的同时赋予其潮玩风格,使之既符合版权方要求又具备泡泡玛特的独特印记。
例如,在与三丽鸥合作开发Hello Kitty系列时,泡泡玛特推出了带有潮流元素的新造型,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关注这款经典IP。又如与迪士尼合作的公主系列,泡泡玛特并非简单复制迪士尼经典形象,而是以全新Q版造型重新演绎,既勾起受众的情怀共鸣又带来新鲜感。这种授权开发策略大获成功:据报道2020年泡泡玛特授权IP产品收入达4.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178%,其中“哈利·波特”盲盒首发系列销量突破1亿元。
授权业务的蓬勃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业绩增长,也提升了泡泡玛特在全球IP产业中的话语权。由于产品热销、渠道强大,一些版权方开始将泡泡玛特由普通被授权商视作战略合作伙伴:不仅提供独家设计素材供其开发,还在授权合同中充分考虑泡泡玛特对新设计的版权权益,共同打击侵权。如今泡泡玛特通过强大的渠道为授权IP提供了广阔舞台。
综上,泡泡玛特在自有IP与授权IP两方面齐头并进:自有IP带来高利润率和长期积累,而优质授权IP则拓宽了用户覆盖面并借助粉丝情怀迅速提升销量。这种组合拳策略使公司既能掌控核心IP资产,又能借力知名IP实现市场破圈,形成良性循环的IP矩阵生态。

三、IP运营法律风险矩阵:
盲盒业态下的识别与合规防控
盲盒经济的火爆背后,潜藏着一系列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共性风险,泡泡玛特通过系统性管理和合规措施予以应对。
首先,产品/IP生命周期短是潮玩行业的固有风险。潮玩产品往往流行周期仅6-8个月,“爆款”稍纵即逝,消费者口味变化难测。这意味着某款IP形象可能昙花一现,如果缺乏持续创新,就会很快被遗忘。为此,泡泡玛特一方面保持高速的新品迭代节奏,确保每年推出数十个新系列甚至新IP,以内容常新延长粉丝关注度;另一方面通过强大的IP运营让经典IP反复焕发新活力(如每年为Molly等人气角色推出6~8个系列)。此外,公司在合同上与设计师约定IP归属及长期合作机制,避免因创作者流失导致IP中断。
其次,抄袭与山寨泛滥是潮玩行业的顽疾。热门IP一旦走红,市面上极易出现外观近似的仿冒品,侵蚀正品市场并损害品牌声誉。尤其在盲盒热潮中,不少中小厂商以“微创新”方式迅速推出高度雷同的产品谋利。对此,泡泡玛特通过前述全方位知识产权布局来“筑篱”:商标和版权保护名称形象、防止一模一样的剽窃;外观专利则对抗细节修改的模仿者。
然而,正如2023年泡泡玛特诉苏州若态公司抄袭Molly造型案中所暴露的,外观设计专利存在“稍改即避”的天然短板,法院认定被告巧克喵公仔在五官等细节上与Molly有可辨别差异,从而驳回了泡泡玛特的侵权诉讼请求。这一案例警示企业需进一步完善维权策略,例如在设计上尽可能申请系列专利、在诉讼中辅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主张等,以提高打击抄袭的成功率。
第三,恶意抢注和山寨品牌也是IP运营的大敌。泡泡玛特的知名IP曾遭遇第三方在其它类别上抢注商标或登记版权的行为,公司不得不频繁通过异议、无效等法律程序捍卫自身权利。为此,泡泡玛特在商标布局上未雨绸缪,针对核心IP及其衍生词汇、形象,在主要类别和目标市场提前注册,尽量挤压投机者空间。同时积极监测市场,一旦发现抢注或高仿冒品牌,立即通过行政投诉或法律途径制止。
第四,政策与合规风险值得高度关注。盲盒经济因涉及随机抽选机制,近年来受到监管部门的注意。比如上海市出台了《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明确禁止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并建议单个盲盒售价不超过200元,同时要求经营者公布抽选概率、设置消费者理性购买的保护机制等。这些规范旨在遏制过度营销和恶性炒作,泡泡玛特等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在产品包装和宣传中强化概率公示、价格管控以及适龄提示,确保商业模式在法律红线内运作,维护企业声誉和消费者信任。
最后,随着泡泡玛特加速海外扩张,地域文化差异和跨国合规也带来挑战。不同地区消费者对IP形象的偏好各异,版权法律环境也不尽相同,这要求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一方面挑选在全球具有“普世性”的IP并适当本土化营销;另一方面启动海外商标、版权的布局和维权机制。根据泡泡玛特公司2024年年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泡泡玛特公司拥有1,608项著作权、1,218项商标和45项专利。其中,2024年共登记327项著作,申请470项商标和7项专利,共识别伪造授权函10余件,下架境外售卖侵权网站域名5个,提起侵权诉讼案件3起,并成功在海关拦截侵权产品超130万个,全力维护公司知识产权及合作伙伴的创作成果”。
综上,针对盲盒业态下IP运营的诸多风险点,泡泡玛特并非被动承受,而是构建起包含研发创新、合同规范、合规运营和知识产权在内的系统性风险管理体系:既从源头上提高IP新颖度和生命周期,又通过法律和制度手段筑牢保护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潮玩”商业模式的风险。

图源:2024年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年度报告
四、IP侵权多维法律救济路径与实务策略
作为潮玩行业的龙头,泡泡玛特在知识产权维权方面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逐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法律实务策略来保护旗下IP。
首先,在监控与取证阶段,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团队和技术手段,对线上线下市场进行全天候监测。例如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筛查电商平台疑似侵权商品,安排专人浏览直播带货、社交媒体等渠道,以发现盗版线索。一旦锁定目标,法律部门会通过购买样品、公证保全等方式固定证据,为后续行动做好准备。
其次,在警告与沟通环节,泡泡玛特通常先向侵权方发送律师函或警告信,阐明权利主张、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承担责任。这种私下警示给了对方纠正机会,也体现了企业维权的严正立场。很多小规模侵权者在收到律师函后会选择下架商品、停止侵权,以避免进一步法律风险。对于置若罔闻者,泡泡玛特则毫不犹豫采取行政投诉和司法诉讼双管齐下。
在行政途径上,公司积极与市场监管、公安等执法机关合作,打击制假售假的产业链源头。例如2023年通过公安机关打掉多个制造盗版手办的地下工厂,现场查获假冒公仔15万件,涉案金额逾千万元;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全年累计删除网络侵权链接和信息达3.3万条。值得一提的是,直播电商的新兴渠道也成为侵权高发区,泡泡玛特配合各地警方破获了多起网购调包、直播售假案件,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案例。
在司法途径上,泡泡玛特对重大侵权行为坚决提起民事诉讼,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23年泡泡玛特发起维权案件900余起,其中办结案件200件。此外,还通过举报投诉的方式终止侵权行为或删除侵权内容近3.3万条。这些案件既包括针对侵权商品制造销售者的索赔,也包括针对恶意抢注者提起的商标无效宣告或不正当竞争之诉。
在维权策略上,公司善于运用多种法律依据并行:除了主张著作权、商标权或专利权侵权外,对于那些改头换面但造成市场混淆的抄袭产品,通过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装潢”等条款追责。这种灵活运用法律武器的做法,在外观专利维权困难时尤其有效,能够弥补单一权利类型保护不足的缺口。
最后,泡泡玛特还非常注重公众宣传与行业协同。一方面,通过媒体报道、发布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报告等形式,将典型维权成果公之于众,震慑潜在侵权者。另一方面,公司面向消费者开展真假识别科普活动,提供防伪查询渠道,提高消费者对正版IP产品的辨识度。同时,泡泡玛特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倡议,推动建立行业自律公约,与其它正版厂商结成联盟,共同打击侵权黑产。
可以说,泡泡玛特已构筑起从事前预防到事后追责的全链条维权体系:以专业法务团队为核心,通过律师函警示、行政执法介入、诉讼追责、公证存证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公司苦心经营的IP资产。在法律实务的保驾护航下,泡泡玛特的IP价值得以长期稳固扩张,这也为整个潮玩行业的知识 产权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源:2024年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ESG报告
结语
IP战略赋能——构筑潮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律基石
潮玩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IP的竞争。泡泡玛特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崛起为行业领军者,正是凭借其对知识产权运营的高度重视和专业实践:从源头孵化优质原创IP并进行多维度权利布局,到灵活运用授权合作壮大IP矩阵,再到严密防控风险、强力打击侵权,每一步都体现出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事实证明,原创IP是潮玩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产和护城河。它不仅承载着粉丝对品牌的情感连接,更是驱动商业模式不断演进的内生动力。在泡泡玛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专业法务团队、律师团队和IP管理团队的身影始终如影随形:从合同谈判到权利维护,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他们的保驾护航。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征程中,无论行业风口如何变幻,一个成熟的潮玩品牌都需要将知识产权战略置于公司发展规划的核心,高度整合法律、创意和商业团队的力量,打造一支兼具法律素养和产业洞察的IP运营铁军。唯有如此,才能让小小的盲盒承载起大大的梦想,使品牌在瞬息万变的潮流文化中基业长青,历久弥新。
律师简介

冯骏淞,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大学法学硕士。冯骏淞曾就职于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并曾担任香港济南同乡会秘书、复旦大学国际经济行政法圆桌论坛秘书长助理等社会职务。业务领域主要为知识产权、竞争与反垄断、建设工程与房地产等。
冯骏淞所属团队先后为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市国资委、山东海洋发展有限公司、青岛金家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青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胶州市人民政府、青岛国际机场集团、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青岛中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道恩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政府机关、国有平台公司、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高等院校提供常年法律顾问及专项服务。
电话:13356784161
邮箱:fengjunsong@guoyaoqind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