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OA
CN
CN EN
法律援助“1+1”丨望谟日记(一):我爱,故我在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0.11.16

编者按

国曜所郑凌律师响应司法部“1+1”法律援助倡议,作为援助律师远赴贵州省望谟县提供为期9个月的法律服务。“1+1”法律援助律师派驻地多为无律师县,条件艰苦,对法律服务需求迫切。郑凌律师作为国曜所优秀律师代表,已经是第二次响应公益号召、扎根贫苦区县,为当地政府、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本号将持续连载郑凌律师在望谟县法律援助的故事。



以志愿律师的身份来到望谟,已经二十多天了。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午后,坐在司法局为我安排的公租房阳台上,看着从空留四壁到被我收拾得简单却温馨的小家,听着窗外街道上传来的方言对话,我仿佛仍置身于一场梦里。

1.jpg

原来,梦想成真竟比梦想本身更令人不敢置信。

如果说十年前第一次做出参加1+1志愿行动的决定不乏懵懂与冲动,充满了新鲜感,那么这一次,是一个知天命之人对生活本身的规划,理性中仍有多一度的热爱。

我爱,故我在

此刻,在距济南2025公里的这个黔西南小城里,我以一个过客的好奇聆听着对我来说还很陌生的音调和节奏,努力去了解她,理解她以消解这种不真实的陌生感——最终融入她。

望谟县是典型的山城,坡多弯多,来了二十多天的我仍无法准确地判断出方位。公租房在县城外一个小山坡的半山腰处,司法局新启用的办公大楼就在山坡之下,步行仅需十五分钟,每天一路下坡去上班,一路上坡把家还。由于工作和生活都在城区边缘地带,我与繁华、热闹的距离也格外遥远,二十多天里只去过县城中心三次,那座近在眼前的县城甚至不如两千公里外泉城的大街小巷更加真实。

2.jpg

好在,人间繁华与热闹已不能动我心神,安静的生活与忙碌的工作更令我充实快乐。而这些,在短短的二十天里,望谟都给了我。

这个偏居黔西南一隅的县城总人口30万,其中以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居多。全县仅三家律师事务所,律师十二人,法律援助中心只有一名律师(也是法援中心主任)和一名临时借调的大四实习生小岑。我到岗的10月19日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局里各科室的工作人员大多被抽调到基层进行扶贫工作,法援中心主任也不例外,故不得相见。局长和分管法援工作的副局长为我和在局里的人员安排了一个小小的见面仪式后就匆匆下乡,我就算报到了。

跟小岑寒暄未久,前来咨询的人就开始络绎不绝,于是到岗即上岗。婚姻家庭、土地、赡养、人身损害,一上午就接待了四波咨询者,且都是布依族群众,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即使有人可以勉强使用普通话,但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问题描述的准确性和流畅度。幸而有小岑,虽然她不是法学专业,但却是布依族,可以充当翻译,我们配合倒也默契。

3.jpg

接待咨询的间隙,我看到小岑手里的《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登记表》一时震惊:本年度中心受理的民事案件已经排到了297,刑事案件定格在了196件,而她当天正在为一个有十四名被告的共同犯罪案件而不得不向州法援中心申请指派异地律师提供援助——因为本县范围内指派不到律师,法院已受理一个月却仍无法安排开庭。我责无旁贷,接受了为被告人之一王某和一起涉嫌故意伤害案被告人马某的辩护任务。而我的望谟执业生涯也从刑指字197、198号正式开启了。由于马某涉嫌故意伤害案的开庭日期已定,理所当然优先处理。好在法院就在司法局隔壁,走路两分钟就到,阅卷、开庭极为方便,这大概也是享受到的意外福利了吧。


-END-